只要董卓倒台,他愿意归附。
至于张济.....不愧是原本历史上明明掌握着数万西凉铁骑,但却差点被王允一个文臣给弄死的草包,胆子十分小,居然放弃了邹倩,反而和张幕交好。
根据张幕调查,这背后有贾诩的功劳,估计是这位毒士以三寸不烂之舌分析利弊,说服其做出正确选择。
是要一个女人和所谓面子,还是和张幕交好,以后可能荣华富贵不断并且洗白后美女无数呢?
很好决定。
张绣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入到张幕这边。
除此之外,还有徐荣。
徐荣清剿河东之地结束,回到长安后没受到什么嘉奖,像是被董卓遗忘了一般,只好在那一丝不苟练兵。
同样是贾诩出马,不知述说了什么,让徐荣心甘情愿加入张幕麾下,还带着其训练的一万精锐西凉步卒。
没错,徐荣是少数西凉诸将中少数会先没有骑兵的降临,其率领的乃是步卒。
不过董卓到底财大气粗,可能也是不想徐荣觉得太被差别对待,所以给予了重甲支持,使得其培训出一支重甲步卒,经过这些年的减少增加,目前人数达到了一万。
这一万重甲士卒中,至少有一千不逊色于麴义先登死士。
张幕早就眼馋,还想着等董卓死后弄到手,没想到贾诩转手便将这份大礼送上。
不过贾诩只是说服了徐荣,能让董卓放人还是多阔李儒在背后使了力气,而董卓也是真不重视徐荣,在听到李儒说让徐荣和张幕互相监督下南阳郡后,想都没想到就答应了。
虽然李儒很轻松便和贾诩完成了配合,但张幕还是将这算是一次大功,记在心里。
除此两万士卒外,还有徐晃带领一万轻骑兵,张幕自己训练出了两万步卒精锐,一共五万
除此之外,还有二十万百姓!
没错,整整二十万百姓,这段时间接受了张幕的接济,在听到起要南下攻打南阳郡后,全部选择依附。
如此数量的百姓,包含男女老少,差不多有现在长安十五分之一的人口,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换成张幕,或者说任何正常诸侯,都不会允许有人带走这么多百姓,因为这代表着活动力,代表着人口增加。
如曹操,现在他一直在做的事情便是征讨黄巾等贼寇,将人口归到治下。
可董卓不一样,他当初为了不便宜关东诸侯,从洛阳迁都长安,不仅将皇室皇陵一网打尽,也带走了那片区域所有人,据说只是从洛阳到长安这条路上,饿死渴死累死之人便有数十万。
现在长安城人满为患,董卓正想这将这些人口分摊到凉州去,只是百姓不愿意。
如今张幕带走二十万,算是给他减轻了压力。
但这也是资敌行为。
还是李儒一番开解,表示张幕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嫁衣,这才没有使绊子。
..........
大军从长安出,一路浩浩荡荡往东南方向出,过了蓝田,上洛,商县,穿过青泥隘口。
张幕有两匹绝世战马,越影和玉马。
在扬州,他都是骑乘玉马,而在长安这边,他骑乘越影。
“三秦要塞!”
“武关到了!”
张幕看着前方,目光深邃。
武关,乃是古代晋楚和秦楚国界出入检查处,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时即以建置,名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
这武关城池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周长1.5公里,城墙用土筑,略成方形,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卷洞。
西门上写着“三秦要塞”四字,东门有“武关”二字,内门额上有“古少习关”四字。
关西地势较为平坦,唯出关东行,沿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因此,武关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武关旧有城垣,北倚岩崖,南临绝涧,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城址横出河心。
城东有四道岭,特别是吊桥岭高且陡峭,“上山一道,不容并骑”,为武关屏蔽。
故史称其为“关中东南门户嗟不误也”,且有“秦关百二”之誉。
这里是门户重城,是长安连接荆襄、吴越的纽带,对张幕而言,意义非凡。
“有了这里,西进京畿,南下荆州扬州,东进中原,乃至北上,都会轻而易举!”
“哪怕关东联军再来,也别想从董卓手中抢到这里。”
“但现在,吾搓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