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宇之中空无活人,唯有神龛之上端坐一位栩栩如生的大仙雕像,与山王大人形貌酷似,甚至身高亦毫无偏差。敌寇误认为山王大人故弄玄虚,挥刀斩向神像,方知此乃泥塑之躯。再观灵牌之上,赫然刻着“山王”二字。
敌寇一时惶惑,不敢再对庙宇轻举妄动,率众撤离。当地汉奸畏惧山王大人报复,连夜修复神像,自此再无人提及缉捕山王大人之事。然而,山王大人竟悄然来到李家村。
也有传闻称,哑巴并非山王大人,山王本是一位六旬老者,而哑巴不过三十出头,年龄相差甚远。
笃信之人则坚称哑巴乃返老还童之身,他便是山王大人。
村长多方筹措,终于集齐五十块银元,恭恭敬敬地跪在哑巴面前,双手高举银元于头顶,恳求他另寻安身之处。
村民皆担忧受到牵连。虽山王大人能震慑土匪,却难挡日寇铁蹄。若日寇来犯,全村恐遭灭顶之灾。
哑巴目睹此景,并未多言,接过银元后询问李子殷:“你愿随我离去否?”
李子殷点头又摇头。她心中渴望跟随哑巴,然而哑巴身份不明,即便真是山王大人,终究为绿林豪杰,良家女子岂能随其落草为寇?更何况,李子殷尚有双亲需奉养送终,不能抛下父母随哑巴远行。
哑巴留下银元,独自离开。然而他在村中的踪迹终究泄露,日寇火烧村庄,掳走李子殷,欲逼迫哑巴现身。
刘书义至此戛然而止,我顺口接道:“哑巴未能救出李子殷等人,最终一同罹难?”
刘书义答道:“此事扑朔迷离,生死未卜。”
他抽一口旱烟,续道:“哑巴被日寇重重包围后,一度成功突围,怎料外围设伏更密。此次哑巴已无法突出重围,便再次奔向古庙。”
“哑巴以为进入庙中便可避过一劫,殊不知日寇已在庙内布下伏兵。狡猾的日寇在庙门内安置了三挺机关枪,哑巴甫至庙门,便遭到密集扫射,如同筛子般千疮百孔。”
“日寇认定哑巴已丧命,却见他挣扎起身,推开准备收敛尸体的日寇,冲入庙内。不知是哑巴携有炸药,抑或是日寇预埋炸弹,二者相撞之下,庙宇瞬间爆燃,烈焰冲天,庙体四分五裂。庙中之人悉数化为血肉碎片。”
“事后,日寇搜集残肢重组。尽管日寇遗骸破碎不堪,仍能辨识一二。唯独哑巴之遗骸,片甲不留。”
刘书义语声一顿:“起初日寇以为哑巴尸骨炸得粉碎,便特意寻找左脚。他们从废墟中挖出八只左脚,才惊觉少了一人。”
我沉声问:“如此说来,哑巴没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