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番外12(2 / 2)

唐梁知道豆包要成亲,自然也有贺礼要送。

刚好他留在京城的老母亲说是病了,想念孙女。

唐氏也就跟橙子一起回的京城,不过进了京城后就分开了。

后来,唐家人带着唐氏上门,感谢定国公府。

路蓁蓁见那唐氏落落大方,颇有几分英武之气。

想起傅知易那日说的要给博哥儿说个武将家的女儿,就没忍住跟傅知易提了一嘴。

傅知易后来让人去打听了情况后,倒是觉得这唐氏是个不错的人选。

先跟宁平侯府通了气,才又给唐梁去了一封信。

唐梁自然是乐意的。

虽然傅知易和宁平侯府分了宗,可能让傅知易亲自写信来说这门亲事,那就证明,两家的关系还不赖,最起码傅知易对宁平侯世子这个侄子还是有几分关切之心的。

自家事自家知道,他能混到现在这个地步,就是靠搭上了傅知易。

如今能更近一步,关系更近一些,何乐而不为?

更何况他也不是那卖女儿的,也让人打听了宁平侯世子博哥儿的情况,性子倒是个温和的。

身边也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还考中了举人。

这门婚事,除了宁平侯和宁平侯其母有些糊涂不妥外,都没什么可挑剔了。

说来还是他们家高攀呢。

征求了唐氏的同意后,这门亲事就定下来了。

博哥儿跟唐氏也已经见过了几次面,两人对对方都还算满意。

年后就将迎娶唐氏过门。

那边二老爷已经从三老爷嘴里知道了今日要如何分家,为何分家,整个人都麻了。

这些年,二房一直紧跟着三房的脚步,日子也确实过得蒸蒸日上的。

可这么分家,实在有点跟不上啊!

二老爷还有些发愁呢,傅知易已经当众将今日为何要分家,以及如何分家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饶是兰大舅舅这样见多识广,泰山崩于面前都不变色的老狐狸,一时也差点被茶水呛住了。

更不用说长乐长公主的驸马了,刚上手了博古架上一个田黄石的摆件,差点没拿稳摔地上。

好在大家都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物,很快就都回过神来。

甚至已经在心里琢磨,这样分家的好处和坏处,自家有没有可行性来。

大家都是来做见证的,当事人都没意见,事情就格外顺利。

只需要在分家书上,签名画押就是了。

这个家分的那叫一个干脆利落和迅速。

等到消息传出去,大家震惊的时候,傅知易和路蓁蓁已经带着兰氏,三老爷和橙子搬回了郡主府。

一时间,京城官宦圈子里说什么的都有。

男人们都觉得定国公分家太过草率了,女人们是隐约知道了当初宁平侯府后院的一些事情的,都觉得定国公夫妻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未雨绸缪呢。

年轻的一辈们,则是羡慕豆包和汤圆兄弟,刚成家,父母就将爵位家业一并交付,不偏不倚,简直是梦寐以求的父母。

倒是那些未出阁的千金们,纷纷打听,朝着哪个方向磕头,能得一对这样的神仙公婆,她们一定天天早晚磕头。

反正定国公府这次分家,给了京城官宦圈子极大的震撼,尤其是后来见定国公世子和定远侯兄弟俩分家后,感情甚至比过去更好了,守望相助,互为依靠。

妯娌之间也从无罅隙,从未红过脸争过长短。

倒是让后来不少人家分家的时候,都有意无意的学上了定国公当初分家,这都是后话了。

要说定国公府分家,谁最高兴,那莫过于长乐长公主了。

两人又挨着一起住,随时可以串门了。

宫里知道了,分别将路蓁蓁和傅知易给叫了进去。

傅知易去了皇帝那里,路蓁蓁就去了太后宫中。

听说这是两夫妻的主意,和孩子们并不相干,孩子倒是不想分家后,皇帝和太后才放下心来。

太后如今想到什么说什么,“这么分家也好,都是你们夫妻的嫡亲骨肉,偏着哪一个都不好,如今一碗水端平了,不管外人怎么说,做父母的是问心无愧了。”

路蓁蓁点头:“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就是外人也没处说去,豆包是长子,得了定国公府。汤圆是次子,得了定远侯府,他老子挣下的这两份家业,也算对得起他们了。”

皇后就笑:“你们夫妻也是真舍得啊!”

路蓁蓁也笑:“儿孙自有儿孙福!该给他们的已经都给了,他们也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小家,是一家之主了。若还在我们夫妻的庇佑之下,如何能长大?如何能给自己的妻儿遮风挡雨?倒不如早点丢手,让他们多去碰碰壁,吃吃苦头,学点经验教训的好。”

“就算磕磕绊绊的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如今他们做错了事,或者走偏了路,我们夫妻还能看着,有能力拉回来。可若现在不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闯,将来等我们夫妻都老了,也看顾不了的时候,再做错了事,走偏了路,那就真没法子了。”

一席话说得太后点头不已。

皇后若有所思。

至于前头御书房里头。

皇帝一脸不高兴:“你分家就分家,把你两个儿子分出去不管就算了,你连朕都不要了?”

傅知易一脸黑线,“陛下慎言!臣只不过想告老回家,多陪陪妻女罢了。”

这话让外人听到了,还以为两人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呢。

皇帝一拍桌子:“你比朕还小几个月呢,你都告老了,朕是不是要退位了?”

傅知易揉揉脸:“陛下,你讲讲道理好吧?您跟臣能比吗?臣在西戎受了伤,虽然调养了数年,可到底伤了根本。这两年已经时常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尤其是到了冬日,从骨头缝里就开始冷飕飕地疼。”

“不是臣不想继续为陛下效力,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皇帝一听,本来的生气立刻变成了担心。

一叠声的让叫齐太医来给傅知易看看。

齐老神医拎着药箱子过来,给傅知易诊了诊脉后,神色就严肃了起来。

皇帝心里立刻就咯噔一下。

“如何?”

“回禀陛下,定国公这是早年中毒本就伤了元气根本,后来虽然有调养,到底不比常人。在西戎受伤中毒后,更是勾起了早年中毒后的暗伤。定国公最近两年是不是到了冬日就感觉身上发冷,骨头缝里冷出来的,行动就疼?尤其是阴雨天气,更是难受?”

傅知易点点头。

“那该如何治?”皇帝忙问。

“定国公需要休养,最好是到温暖的地方去休养,京城到底还是太过寒冷了些,尤其是冬日。除非定国公冬日都窝在屋子里不出来,屋子里保持温暖如春,日子才会好过一些。”

“而且若是不仔细调养,这样下去会一年比一年厉害,还,还——”

齐老神医吞吞吐吐。

“还什么?说!”皇帝怒了。

“还会有碍寿数!”齐老神医跪了下来。

皇帝顿时沉默了,好半天才艰涩的开口:“朕命你,好生给定国公开方子调养,务必,务必——”

傅知易打断了皇帝的话:“陛下,就别为难齐太医了。”

又示意齐老神医下去。

等书房里只剩下君臣二人,皇帝抬眼,看着傅知易的眼神里,多了一丝愧疚。

“朕——”

“陛下,一切为了大顺!臣不悔亦无怨!”傅知易微微一笑。

皇帝闭了闭眼,再睁开,“既然如此,朕封你为岭南道总督,入岭南道,主管岭南道一切军民事务。”

傅知易连忙推辞:“臣的身体,实在担不起如此重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君臣二人一番推拒后,傅知易最后领了岭南道安抚使的职,代天子体量安抚岭南道各处和军民。比总督清闲,没事到处逛逛,看看,有什么大事可以随机便宜处理。

简单来说,就是位高权重还清闲,相当于是皇帝放在岭南道军民官员头上的一把刀。

有了皇帝这道圣旨,一月后,在众人的不舍中,傅知易收拾好行囊,带着路蓁蓁,兰氏和三老爷,还有橙子,踏上了去往岭南道的漫漫长路。

看着京城离得越来越远,橙子兴奋的声音,从马车里传了出来:“爹爹,娘亲,反正这次爹爹这次上任不着急,咱们绕道江南一趟如何?去看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和杭州,然后再去岭南道好不好?”

傅知易中气十足的声音:“行!咱们这一路都听橙子的安排,橙子说去怎么走就怎么走。”

橙子欢呼雀跃:“那可就这么说定了——”

跟在前后的人,都是傅知易和路蓁蓁身边的老人,还有就是先帝留下的那批人手。

这些人手留在京城傅知易也不放心,自然是带在身边,带离京城越远越好。

他们此刻脸上都挂着轻松的笑容,跟着主子离开京城,从此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大家的好日子都还在后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