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通听张锦提起过元弘毅,知道他和元盛是堂兄弟,但是因为矛盾,两家断亲了,他的证言更让人信服。
“你如何确定元盛用了那两首诗?”
元弘毅恭敬地说:“大人,有学子问过元盛的诗赋先生赵信然,赵先生亲口承认了,当时我就在场。”
“好!”张治通这才放心一些,事到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祝晨曦,王福春等人已经找到了京都客栈先住下。
祝晨曦知道自已的夫君已经做好了准备,但看到京都百姓对他的攻击,还是难免有些担心。
涂海已经带着赵信然,创作诗作时的草稿,范志远,刘鸿飞等证人赶到京城住下。
刘鸿飞一路上挺忐忑的,他知道元盛的案子闹大了,皇帝陛下要审理,真是万万没想到的。
范志远则更觉元盛深谋远虑,当时元盛一定是察觉到张锦要害他,所以他才在一出试院考场时,就对山长和先生们说出,他用了赵信然为他准备的两首诗。
而之后,元盛在吃饭时,当着他和刘鸿飞的面,将自已在第三场考试时做出的诗当众读出来,估计已经想到了让他们作证。
包括事情爆发之后,元盛并没有让他们大力宣扬,只是让他们在几人面前说出自已的诗作,一方面这些人可以成为证人,一方面又不会被对手察觉。
陈留郡学子杜子俊和于阳硕就是这样被涂海请来作证的。
张锦背后之人将元盛当成猎物,殊不知已经掉进了元盛的陷阱!
这次乡试的考官有两位三品大员,对手一定不止针对元盛,还针对这两位三品大员,可见元盛的敌人有多强大!
面对这样的敌人,元盛竟然丝毫不慌,反而已经针对敌人的陷害,提前布好了局。
范志远心中激动,亏他之前还想和元盛比,就元盛喜怒不形于色的表情,运筹帷幄之中的脑子,自已就差得有些远。
也许自已四十岁后,会用有这样的能力,但现在,区区一个二十岁举人,他是做不到的!
范志远由衷佩服!
第二天一早,元盛与方和玉一早起来,先进宫去拜见皇帝陛下,这是赵晋要求的。
元盛发明元氏犁,有功于百姓,赵晋如果不在公审前见他一面,将他称为功臣就太流于表面。
与此同时,朝堂上。
赵晋吩咐道:“元盛科举舞弊案今日就在御街审理,张爱卿林爱卿,朕命你二人为主考官。”
“是,陛下,我二人一定将此事审理的清清楚楚。”张治通率先答道。
下朝后,赵晋便召见了方和玉和元盛。
元盛已经是举人,他与方和玉一样,向赵晋行礼,并未下跪。
赵晋打量着眼前的少年人,身姿挺拔,面容俊朗,剑眉斜飞入鬓,双眸温和淡定,简直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长得真俊啊!
面对生死大案,还能如此淡定,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