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壑听到陈羽的话,急忙从袖口中,拿出几张纸,恭敬平铺在桌子上。
纸张看上去略微旧黄。
可以看出,朱瞻壑这小子私下里,没少拿出来钻研。
陈羽从柜台上拿出笔墨,简单读一遍题,回忆回忆。
这其实是后世在数学上非常普遍的相遇问题。
两名骑兵分别从草原的东西两端,同时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而行;两名骑兵出发的同时,一只鹰从东边骑兵处起飞,遇到西边骑兵立即掉头,不断往返飞行,直至两名骑兵相遇;当两名骑兵相遇时,这只鹰飞行了多少米?
这道题放在后世普通且简单的原因,在于前任已经通过大量的研究,给出了公式,后人只需按照前人公示,将数据带入进去就可以得出答案。
可以说是妥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毕竟前人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乃至一两个世纪不断的知识大能累积,才能得出公式。
但在书本上学习起来也就几分钟的时间。
放在唐朝,这个时代人的压根就没有接触过这个问题,又或者接触了但没有将其总结归纳出来,所以对于这方面的知识相对空白。
而让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去钻研,做不出来倒很正常。
反若朱瞻壑解出来了,那才是怪事。
陈羽思索片刻,开始了讲解:
“为师先给你一个公式,待会再给你讲解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
“时间=总路程÷速度。”
“本题可先求出两名骑兵相遇所需的时间,因为鹰飞行的时间与两名骑兵相遇的时间相同,再根据这个公式就能够求出鹰飞行的路程。”
“你瞅瞅,虽然要求两个骑兵的相遇时间,但他们的速度不同,可以按照上一次假设未知数的方式,假设他们相遇的时间已知,为甲,然后列举公式就行。”
“接下来,再按照老师上一节课教给你的,如何解方程,这个时间是不是就出来。”
……
“这样…那样……时间时间就出来了。”
……
“时间清楚了,那么接下来鹰的速度有了,是不是依旧往这个公式里面一带,答案不就来了吗!”
这道题并不复杂,比上次朱瞻壑拿来的算经,陈羽通过列举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还要容易。
而涉及的知识点核心公式就是:
相遇。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求出两名骑兵相遇所需的时间,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一步。
行程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关系,无论是骑兵还是鹰,都遵循路程=速度x时间这一基本公式。
在已知鹰的速度,以及求出鹰飞行的时间,即两名骑兵相遇的时间后,就可以利用该公式计算出鹰飞行的路程。
最终在陈羽这样……那样……
最后在这样边讲解边在草稿纸上演算下,解答出来了。
其实这个公式不仅是牵扯到了数学,也拥有着物理学中最简单的知识。
体现了运动的相对性和独立性,即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在各自的轨迹上进行,但在时间上可能存在关联。
而这个时代,对于物理或许有主意。
但却没有养成物理学的这个概念。
众所周知,后世判断一个国家强大与否,是基于这个国家在数学与物理学两个领域的人才比拼。
所以,
陈羽最近空闲的时候,总会将后世的物理学知识记录下来,主要是打发时间。
但那些内容,已经有了几十页的内容,估计距离出一本物理学上册书籍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