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是让卫东带来的工业园区、自由市场上了砖儿台专题报道,给商州带来潮水般的全国各地参观考察人员。
才让老领导有坐看全国风云的独特视角:“你说谁最爱建房,农民还是工人?”
让卫东稍微想了下就有答案:“农民,家家都有宅基地,工人就算想有房也没地方建,我这手头宽裕了,好多人都劝我回老家建房呢……”
据说李二凤家就把房改建了。
老领导点头:“我观察到农民赚钱就建房,全国各地都是这个情况,但这种农村建房消耗大量物资以后就没了,本就单薄的物资条件,跟一杯水洒进沙地里一样,根本出不了粮食。”
让卫东惊讶这个角度,开了天眼都没想到的角度。
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这话是没错,但真到实际运行就是另一码事。
就像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包产到户,的确只高光了几年。
失去齐心协力维护配套水利工程的基建能力,很快田地产出就会下降,加上后来外出打工成潮流,起码在他熟悉的川东山地,荒废率很高。
但压根儿没想到每家农户自己修房,居然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好像……真是这么回事,每家都修,好比把所有的建筑物资都抽散到乡间,没有参与到社会化的滚动消费中?商品房好像就不是这样。”
老领导何尝不是也在跟着这片改革工业园区,大量汲取四面八方信息学习提高。
“有位忧心忡忡的专家跟我谈过,这叫非生产性投资,七十年代占比两成,这两年飙升到四成,本来消费能拉动生产,可我们现在的经济结构还无法承受,这个阶段要把有限的物资集中投入到生产投资里,这就是你的工厂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原因。”
同样花了一百万,建起来一座可以年产值上千万的工厂,跟分成一百家农户建房,悄无声息的没有社会回报,确实差别巨大。
老领导再把让卫东拍的宿舍楼照片示意下:“国营厂矿企业扩大给职工建房的规模,也是同样的问题,这等于进一步枯竭了工业收入,还没增加产出,而且为了满足改革开放,大家都过得更好的局面,国家不得不追加能源、交通等基础工业投资,导致各地投资规模进一步膨胀。”
说起来还掰手指头:“自身供给不够,为了支持工业高速发展和消费,只能超计划进口,外汇规模从去年夏天的一百二十亿美元暴降到现在只有二十多亿美元,这是位外贸经济部委领导给我的透露。”
简单说就是什么都由国家承担的模式,没了进项还不停增加消耗,这什么家底儿都能腾空。
让卫东终于明白房地产为什么在这节骨眼儿必须推出了。
好比当妈的给一堆娃哺育长大,挣嫁妆修房子,如果孩子们还躺平偷懒摸鱼,这当妈的迟早累崩做不动。
作为这里面最大头的房产,可不就首当其冲的成为改革重点。
结果自己还误打误撞的在江州协助房地产开发公司,第一个“企业代买”给员工来贷款购房,成了破冰之举。
又紧接着在商州对整个社会集资建房。
偏生还因为工业园区、自由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考察调研,恰好过来看到了在建的集资地产,把这本经估计都取回去了。
砖儿台的老祁他们出专题推广商州改革举措,就是在去年夏天。
商州成为“网红城市”的大半年时间,就是波澜壮阔的房产改革博弈。
怪不得前几天,江州那几位会重点关注那栋动物园“集资宿舍楼”!
那是江州的第一座企业自主修建的集资楼,也算是房改的新模式,自己完全把重点划错了。
“所以您才建议我这个阶段大量修商品房?大量销售房产这种商品?”
原来是把房产也看做这个时代稀缺的商品,既然自行车、电视机可以是私人购买的商品,可以大批量生产并且销售的房产为什么不能是。
只要地块还属于国家,水泥盒子算商品呗。
如果早点理清这个思路,让卫东在动物园给江州市里面的回应就不同了。
但很显然,这个房产改革先锋的帽子已经戴在了商州头上。
而且商州还真不是为了图这个先锋的虚名,就是趟雷给全国看:“对,小东,你来努力把工业园区的商品房建设好,朝着你学习来的这样漂亮样子去建设,只要你是为了国家、为了群众,所有责任我来承担。”
看着眼里充满期待的老者,让卫东对江州市都能说只挂名白帮忙的撇清话,这里愣是说不出口。
慢慢点头:“稍微给我点缓冲时间,我在好几处都开工建楼,资金上不能崩,我也不愿收了群众的钱来做试验,一步步来。”
不过他是真没想到前辈的急切心理:“要抓紧,局势很严峻,必须要尽快拿出最好的示范,我来动员……市直机关、各家单位参与这场房改建设。”
就从“企业代购房”、“民营企业自建房”、“单位集资房”、“社会集资房”、“公务员集资房”,每种类型的第一步探索都自己做了吗?
嗯,甚至连全国第一次市民住房选购交易会的第一单都是自己开的,要不要这么秀。